足球国家队赛程dota2排球器材评测詹姆斯库里巴黎奥运会抱头
2024年7月20日,上海滩大讲堂·志在上海——海上乒乓传奇讲座在上海通志展示馆举行。本场讲座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一级主任科员、上海方志讲师团成员余璐主讲。
自20世纪初乒乓球运动传入申城,上海逐渐成为“中国乒乓球运动的摇篮”,培养了诸多享誉世界的乒坛名将,缔造不少体坛传奇。讲座通过详实严谨的史料、精彩动人的故事,为大家讲述沪上乒坛的荣耀与辉煌,一起关注国球在申城的兴衰起伏。
乒乓球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英国,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。光绪三十年(1904年),上海河南路昭通路合记文具店,从日本进口了乒乓球器材在店内销售,店主王某组织示范表演以吸引顾客。此后,乒乓球逐渐在上海得到推广。
据目前史料看,上海虽不是中国乒乓球运动的起源地,但却是早期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最快、普及最好的城市,中国最初的乒乓协会、乒乓规则、乒乓人才都由上海这片土地孕育而生。自20世纪初至20世纪50、60年代,上海长时间内保持中国乒乓球运动中心的地位,上海乒乓球运动的水平一直名列中国前茅。
民国时期(约20世纪20、30年代),上海精武体育会内进行乒乓球运动的市民
民国时期(约20世纪30、40年代),在课余时间进行乒乓球训练的上海中小学生
解放后,上海群众性乒乓球运动蓬勃发展,1954年统计,全市有乒乓球队4733个,乒乓球台7222张,当年比赛1441次,有4万余人参加。1959年,第一届全运会时,上海派出男选手徐寅生、李富荣、杨瑞华、张燮林、薛伟初,最终获团体赛冠军,“五虎将”也全部进入国家队。
1959年11月,团中央通知,在全国青少年中广泛组织乒乓球竞赛活动。当月,上海市各报社和电台联合举办了百万人乒乓球竞赛,当时的上海从街道到里弄,到处可看到拍乒乓球的学生。这一时期,得益于超高的普及率,上海乒乓迎来人才井喷的鼎盛年代,1961~1966年的全国最高级乒乓球赛,男女团体冠军多数由上海队所保持。每年全国比赛安排种子选手,上海选手几乎占一半。由于成绩突出,输送人才众多,上海也被誉为“乒乓球运动的摇篮”。
第一届全运会男子乒乓团体冠军——上海队“五虎将”左起:薛伟初、杨瑞华、徐寅生、李富荣、张燮林
20世纪50、60年代,上海涌现的乒坛名将中最知名的当属“乒坛智多星”徐寅生,其“十二大板斗星野”的动人场面成为载入新中国体育发展史的经典。徐寅生1995年至1999年任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主席,不计本国私利,拍板定下“小球改大”的决策,对国际乒乓球运动的长远发展做出突出贡献,2010年被授予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的荣誉。其他如孙梅英、李富荣、张燮林、郑敏之、林慧卿、陆元盛等名将也先后成为乒乓教练,为中国乒乓球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。
“”时期,上海的乒乓球训练基本停顿,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虽恢复发展,但巅峰不再,申城民间乒乓运动热度大幅降温,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重心逐渐转移至北方。上海乒乓虽然实力大损,但仍凭借之前的发展基础,一直到21世纪初,间或产生一些世界级的优秀运动员。
20世纪80年代,上海女将曹燕华在各类国际比赛中取得过50余枚金牌,其中世界冠军7次,堪称“乒坛女皇”;1999年在宝山创办曹燕华乒乓培训学校,为沪上最知名的乒乓人才培养基地。同期的队友和同乡倪夏莲退役后代表卢森堡出战,多次获得欧洲冠军,至2023年5月底,共计24次出战世乒赛;60岁时竟获得WTT支线赛女单冠军,被誉为“乒乓奶奶”。
1995年第43届世兵赛男团决赛中,上海削球手丁松作为“秘密武器”出战,轻松赢下关键比分,为国乒掀翻多年苦主瑞典立下大功。1978年出生的王励勤绰号“大力”,正手弧圈球刚猛无俦威震世界,两获奥运男团冠军,三夺世乒赛男单冠军,也是世兵赛4个项目金满贯获得者,为有史以来成绩最优秀的上海男乒运动员。曹燕华乒乓球学校培养的许昕,为国乒首位获得男单世界冠军的左手选手;作为双打奇才,多次搭档队友(包括异国队友)获得世兵赛男双、混双冠军,因手感惊人屡造神球,被誉为“人民艺术家”。2022年5月,绰号“小胖”、长期排名世界第一的樊振东加盟上海男乒,我们期待他能延续上海乒乓的光荣传统,创造沪上乒坛新的传奇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